《光明日报》2011年8月28日第6版刊登我校翁维健教授的文章:《药膳 你了解多少》,全文如下:
药膳 你了解多少
秋季是“进补”的好时节,如何补呢?很多人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药膳。但什么是药膳?是不是加了药的食物就叫做药膳?药膳真的能达到治病养生的效果吗?本期特邀请我国药膳理论第一人翁维健教授,为公众作一次药膳知识的“进补”。
古老的中医食疗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食物或其它天然营养物质,来保健强身,预防和治疗疾病或促进机体康复,以延缓衰老的一门学科。它和中药、针灸、推拿、气功等疗法一样,都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作为中医食疗学组成的药膳学术与技术,在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和老年医学领域中,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
什么是“药膳”
许多学者曾给药膳下过定义。有的学者认为,药膳就是“含药食品”;有的认为是“保健膳食”;有的还认为是“医疗食品等。其实,药膳可认为是中医习用的一种具有保健性质的特需膳食。1987年国家中医管理局颁发的《禁止食品加药卫生管理办法》中,就已经对“药膳”概念作了说明,即辅助治疗某些疾病,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加入中药配制而成的非定型包装菜肴。
但是,药膳品种繁多,并不限于菜肴,如鲜汁、茶饮、酒类、蜜膏、糕点和粥食等,也皆包括此“膳”之内。
中国药膳食疗大约有两千年以上文字记载历史。如西汉前成书的《山海经》,就收载了几十种保健养生性质的饮品与食物。如有一种叫“何罗”的鱼能治疗“痈疮”,有一种叫“青耕”的鸟能预防疫病等。公元前81年西周时期成书的《盐铁论》一书曾有“枸豚”、“韭卵”的记载,就是枸杞子和猪肉;韭菜和蛋品组成的保健食品,可能是当时流行的药膳菜肴。而《后汉书,烈女传》所载的东汉史中,即有“药膳”一词的记载(“兴遇疾困笃,母恻隐自然,亲调药膳,恩情笃密。”)迄今为止这是“药膳”概念最早的记载。之后在宋史中也有药膳一词的记载。
起源民间走向产业
当我们翻阅中医药典籍时,除看到药方之外,还能发现数量可观的单方或复方的药膳方。
从古至今,散见在中医、中药、博物、食谱、酒谱、茶谱和群芳谱(花草谱)等典籍中,具有药膳性质的内容数量巨大,很难统计。从目前我们能看到的清代以前,数以百计中医和饮食典籍中的药膳内容,不难看出,纵横三干余年中华民族的医事和食事活动中,药膳食养食疗的独特理论和应用,如应用于病前养生,调理体质“治未病”,以及参与临床治疗和病后康复等方面,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近30多年来,随着医文化,饮食文化,食品业,保健食品业和养生技术服务企业的迅速发展,药膳学术与技术兴旺发展。
在一些大城市,御膳、药膳、养生膳餐馆或饭店,受到食客特别是国际友人欢迎。不少医院和疗养院用药膳配餐,参与保健,治疗与康复等医事活动并取得成绩。同时,我国成立了许多与药膳有关的民间团体,积极推动具有中国特色医药的文化和饮食文化。出版了包括药膳类内容的专著不下数百种,为传播普及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饮食与中医药文化起到积极作用。面对中国传统保健食品应用的历史和当时的状况,近年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订了一系列政策与法规。1987年《食品卫生法》对“药膳”作了相关规定,为药膳事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需提高技术含量
自上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群众预防疾病,保持健康意识的增强,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研发和生产保健性质的食品,如日本的“功能食品”,美国的“膳食补充剂”等。而我国在1996年3月15日,卫生部才颁布了《保健食品管理办法》,正式批准研制此类食品。
日本自上世纪80年代初,就从中国引进药膳学术和技术。上世纪90年代,日本成立了100个健康村,村村有“中医药膳”。
近几年来,中医古老的食养食疗学术与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已进入医药、卫生、护理、疗养、保育、家政、体育等专业领域,并取得很多科研成果。
包括药膳在内的中医药学,本是炎黄子孙发明创造,堪称世界之最。如今,这方面已形成墙内开花而墙外结果的局势。一方面,这是值得我们欣慰和骄傲的,但另一方面,我们还要进一步研究开发药膳学术与技术,争取为世界人民的健康与长寿作出更大的贡献。
(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