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2011年4月刊登我校张其成的文章:《中医哲学:东方生命哲学之代表》,全文如下:
中医哲学:东方生命哲学之代表
关于哲学的定义谁都知道,世界观、方法论之类的,但我想中医哲学主要研究的还是一个生命问题,中医哲学说到底就是中医的生命观和方法论。围绕生命观,笔者认为至少要解决五个问题:第一,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第二,中医所说的生命的存在方式是什么;第三,生命的变化规律究竟是什么;第四,生命的调节方式;第五,生命的认知方法。
生命的本质
关于生命的“生”,看《周易》中,它就是生生之道,叫生生之谓易,易学是讲生生的学问,生命的学问。中医是什么?是生生之具,《汉书·艺文志》说的很清楚:“方技者,生生之具”。一个道,一个具,具就是器具、工具,可以说就是具体的方法,更偏向于操作层面,实际上它是道的一种运用,道和具绝对是不能分离的。也就是说,中医是生生之道的一种具体的体现。什么是生,《说文解字》上说,“生,进也,像草木生土上。”就是说这个草从大地上长出来这叫生,这就说明生命是一个过程,那么,中医所讲“生”的本质是什么,笔者认为就一个字——气。
《黄帝内经》上讲,“生之本,本于阴阳。”生命的根本是阴阳,而阴阳的根本就是气,因为阴阳就是气的二分,五行是气的五分,八卦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气的八分,归根到底就是一种气。《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说:“百病生于气也。气机失调有多种表现,比如气上、气缓、气消、气下、气收、气泄、气乱、气耗、气结等等,就会产生不同的疾病。所以说“气’’是生命的本质,《庄子》说“通天下一气耳。”在《黄帝内经》上,“气”出现了三干次左右。
在这里笔者把它分成六类:第一类叫元气,也叫真气,上古天真论,主要的意思是指先天的真气,当然也不能仅限于这个意思,天然纯真的状态,是“天真”的另外一个意思,这就是“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迅疾”这三句是对天真的另外一种诠释。这里所讲的元气(真气),是最重要的,因为它是生命的原动力,这是中医所认识的生命的本原、本质,它和我们道家所认识生命本原本质是一脉相承的。
第二类气,叫宗气。众所周知,真气是偏于先天的,而宗气则是偏于后天的;第三类气是营气,是运行于血管里面的,起到营养、化生血液的作用,所以叫营气;第四类气叫卫气,是运行于血管外面的,起到保卫肌肤、肌体的作用,所以叫卫气;第五类,笔者认为是脏腑之气,中医讲五脏六腑,实际上不是仅仅讲五种器官,而是五大功能系统,五大能量系统,也就是五种气;第六类就是经络之气,经络就是气的通道。所以,如果没有把“气”这个生命的本质问题没搞清楚,就一味地去做一些实验研究、科学研究,去研究脏象的本质、经络的本质,是会毫无结果的。比如中医讲“左肝右肺”,这实际上是就肝和肺的不同功能说的,肝为阳气主上升,肺为阴气主下降。如果你一味用形体解剖的方法、用科学实验的方法。从左边找肝、从右边找肺,那找一万年也找不出来。
生命的存在方式
第二个问题,生命存在的方式是什么?它也是一种气的形态,再细化一些就是气—阴阳—五行,这是气存在的一个模型,这个模型原本笔者认为是一个思维模型,但实际上思维也是离不开本体的,思维不能单独抽出来,思维不是和本体割裂的。中医思维实际上是中医对生命的本质以及疾病、治疗、药物的本质的一种思维方法,所以笔者认为这种模型不仅是一个思维模型,而且是一个气的存在问题,是生命的存在方式。
尤其这里面的阴阳。阴阳就是一个关系,你不能完全考虑到物质或者功能,它不是二元对立的,它是一种关系实在。此外,中国社科院的罗嘉昌写过一本书《从物质实体到关系实在》,笔者也非常赞赏。气—阴阳—五行,这是生命存在的方式。
生命的变化规律与调节方式
生命的变化规律具体反映在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上,这个中医上讲得非常多,比如阴虚、阳虚、阴阳两虚等等,中医关于生命的变化规律说到底就是阴阳的消长变化规律。这个规律如果把它简单化,完全可以用一种太极图形象表示。那里面不仅有阴阳二气,还有五行、八卦,中医的五脏六腑、奇经八脉、十二正经都可以用那个图进行解释,这就是变化规律。
第四个方面,生命的调节方式,我认为中医的治疗说到底就是在调气,中医通过药物、针灸、推拿、气功、刮痧等等,就是在把阴阳失衡的气、阴阳错乱的气给调正了,调平衡了,调中和了,把阴阳亏损的气给补足了。生命的调节方式,如果简单的说,就是调阴阳,生命调节的最终目的或者说最终的状态,笔者认为就是阴阳中和。
调节到阴阳中和的状态,这个里面就包括至少四个层面,一是天人的中和,叫天人合一;一是物心的中和,叫物心合一、物我合一,生命既不是纯物质,也不是纯心灵、精神;一是形神的中和,叫形神合一;一是体象的中和,叫体象合一。刚才说了象的问题,“象”是以时间为主导,但是这里面还有空间,是时空合一的,是以时间为主导的时空的合一,是空间——有形实体和时间——动态的现象的合一。天人合一是以天为主,物心的合一是以心为主导,形神的合一是以神为主导,体象合一是以象为主。这是生命的一个调节方式,也是生命的健康的最终极状态。
中医对生命的认知
中医的思维方法实际上就是中医认知生命的方法,我们把它叫着“象思维”也是可以的。但是“象”是什么?在这里有三个概念一定要搞清楚,即象、意、体。这三个概念是什么关系?“象”有广义的“象”,有狭义的“象”;有上位的“象”,有下位的“象”。我们说的象思维实际上是作为一个广义的概念,一个上位概念,它涵盖了“体”和“意”,所以有体象,有意象,但是以意象为主。
当然中医的取象思维是离不开数的,笔者称它为象数思维,这种思维方式毫无疑问是源于《周易》。中医还有很多很多的概念,笔者认为不要拘泥于某一个概念,也不要陷入于名相之争当中,认知方法、思维方法不能偏离生命的本质本体。
笔者带了很多博士生,好多学生在在毕业选题时都选了“气”,笔者认为,这个很重要,把气搞清楚了,中医甚至中华文化的根本问题几乎就解决了。可学生们做了半天,又跑来告诉我说,能不能换一个题,这个题做不出来。好多人都是这样,最后笔者突然明白,“气”究竟是什么?是物质?是功能?是信息?是能量?是物质、能量、信息的三位一体?自己也不知道。而现代科学还解释不了,也许还要再过几百年、几千年才能搞清楚。虽然不知道,但是它是实际存在的,所以笔者认为气叫什么不重要,但最重要的是要从身上体会出来、体会到气的存在、气的运行。当然气是离不开“意”的,离不开“神”的。
用另外三个词来说,“精气神”或者叫“形气神”。气必须要用神来统领它的,“意象”这个“意”,跟“神”的关系最为密切,这个东西必须要搞清楚。笔者认为,这个“气”就是我们中医哲学所要研究的主要核心问题,中医哲学要研究中医有关生命的本质,然后接着就是生命的存在方式、生命的变化规律、生命的调节方面、生命的认知方式,就是这些个根本的看法、根本的观念,这个可能就是中医最精彩的地方,也是最难搞清楚的地方,笔者相信这个秘密终究会有揭开的一天,而一旦这个秘密揭开了,那么就找到了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从人的生命上入手,然后进一步探讨人跟天的关系、跟地的关系,最终可能就打开了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的宝库。
(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