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2011年6月报道我校第一临床医学院呼吸科,全文如下:
经方挖掘与临床创新并举
——东直门医院呼吸科
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与积淀,东直门医院呼吸科在老一辈中医的带领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优势,并于2002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呼吸科的主治病种广泛,包括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间质纤维化、胸腔积液、胸内结节病、肺癌,肺栓塞、呼吸睡眠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西医治疗和研究,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逐渐确定几大发展的方向。
发展方向明确
首先是支气管哮喘,“大概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呼吸科就在当时老主任、国内知名呼吸病专家武维屏教授的带领下开展了该方面的科研及临床工作”,东直门医院呼吸科主任张立山告诉记者,当时就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哮喘诊断治疗的文章,建立了自己的学术思想。
对于哮喘病的针对治疗,在对现有古籍进行挖掘梳理的基础上,武维屏教授提出从肝论治的理论,从中医理论上阐述哮喘病发作的生理病理因素、肝和肺的关系、临床表现、治疗方药等,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诊疗体系。并发表了对“哮喘论治浅述”、“肝与咳喘哮”等一系列的论文,并做了相应的研究课题。院内制剂如哮喘宁颗粒,临床应用的二十多年中,显现出其对轻中度哮喘的显著疗效。
随着吸入激素治疗哮喘的应用与普及,人们对哮喘的控制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与此同时,由于对激素应用不规范导致激素依赖性哮喘患者增加,在武维屏教授带领下,以肝肺相关理论为指导,以古方知柏地黄丸、金匮肾气丸、乌梅丸等化裁变化,应用激素的同时辅以中药的治疗,可以达到控制哮喘发作并逐步撤减激素的效果,为广大哮喘患者带来了福音。
其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在近几年也得到了逐步的重视。COPD多由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逐渐发展而形成,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咯痰、活动后气促。由于病程迁延,反复发作性加重的特点,最终演变成呼吸困难、肺功能降低,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且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
对于慢阻肺的治疗,东直门医院呼吸科主要侧重于缓解期,武维屏教授提出益气活血化痰的主要治疗原则,研制出具有较好临床疗效的医院制剂“芪蛭益肺颗粒(肺康冲剂)”。在慢阻肺疾病的治疗中,急性期,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西医的抗菌素、呼吸机,配合中医化痰清热,止咳平喘;中医的优势在缓解期非常明显,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发作。既强调COPD急性期的中西医结合的对症治疗,又重视缓解期以中医综合疗法为主的防护措施,以达到减少发作次数,延缓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对于世界范围内的难治性肺病——肺间质纤维化,由于其致病因素复杂,多数病情发展迅速,使该病成为肺移植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西医治疗此病尚无确切疗效,东直门医院呼吸科多年来对肺间质纤维化的中医治疗进行了深入研究,根据中医“络脉理论”学说,应用益肺肾、化痰瘀、通肺络的中药方剂,治疗肺间质纤维化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使中医治疗居于国内领先水平。“早在1996年,在武维屏教授的带领下,东直门医院呼吸科发表了一篇在当时影响力非常大的文章,文中总结了当下已有的对肺间质纤维化的认识,提出了对该疾病治疗的一些独立性见解,后来这篇文章曾多次被引用”,张立山主任告诉记者,之后,呼吸科逐渐完善了肺纤维化的治疗思路。
此外,中医药在病毒性的呼吸道感染疾病方面的疗效更是不容质疑的,在非典时期便体现得淋漓尽致。
挖掘古方 古为今用
“武维屏教授擅用经方、喜用经方。”例如从肝论治哮喘疾病,武教授会使用很多柴胡剂,包括大柴胡、小柴胡、柴胡汤,四逆散、柴平汤等等,而这些都是张仲景方子,疗效卓著。张立山表示,“在武维屏教授的带领下,东直门医院呼吸科一方面吸收西医的先进技术,中西医结合,另一方面也很注重对古方、经方的挖掘梳理,使其更符合现代疾病的治疗特点。”
根据中医“冬病夏治、夏病冬防”,“内病外治”,“子午流注、适时开穴”之传统理论,呼吸科总结古人及多位名老中医数十年临床实践经验,利用某些名贵中药芳香走窜之性,主入肺经之特点,潜心研制出“伏九贴膏”,在每年三伏天和三九天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手段,使之通经走络、拔病外出,达到治疗预防呼吸道疾病之功效。对于呼吸道疾病、慢性病,如慢性咳嗽、哮喘,甚至包括鼻炎的患者,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
(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