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针灸推拿学院闫世艳研究员以通讯作者在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领域国际权威期刊Systematic Reviews(中科院2区,IF:6.3)发表题为“The blinding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s in acupuncture clinical trials: a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is”的研究。该研究聚焦针刺临床试验中盲法的报告及实施情况,基于大量针刺临床试验文献分析,揭示了当前针刺临床试验盲法是否成功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针刺临床研究中盲法的实施与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盲法在临床试验中对于控制测量偏倚、提高研究结果可信度至关重要。而针刺作为一种操作性的干预手段,在盲法的实施上面临诸多挑战。尽管假针刺对照已在针刺临床研究中广泛应用,但对于假针刺的整体盲法情况以及盲法评价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研究发现,在针刺组和假针刺组中,Bang’s Blinding Index(BI)呈现出特定的分布规律,这反映出参与者对治疗的猜测情况,表明针刺临床研究中Bang’s BI具有一定的倾向性,而非随机猜测,这是针刺疗法所特有的情况,此外,由于针刺的感觉性、侵入性操作的特点,针刺组中多数参与者能正确识别接受的是真正治疗,因此盲法评价应更多关注假针刺组的结果。因此,针刺临床研究中盲法评价应该有自己的标准。
研究还深入探讨了影响盲法成功的因素,亚组分析发现,地区、研究中心数量、治疗次数、穴位数量和评估时间点等因素对假针刺组的盲法评价结果具有显著影响。研究建议,在针刺临床试验中应更多关注假针刺的盲法,明确设盲对象(受试者、操作者、数据收集者、结局评价者或统计学家等),并详细、如实报告盲法评估细节和结果,合理安排盲法评价时间(如首次治疗后、末次治疗后或多次评估)等。本研究创新点在于对针刺盲法整体成功性的评价,并概括针刺临床研究中的4种盲法场景,基于此提出针刺临床研究中Bang’s BI破盲的判断标准。
这一研究成果填补针刺盲法评价领域的空白,不仅有助于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改进盲法设计,为针刺临床研究中盲法的设计以及盲法评价提供参考与借鉴,并且提高了针刺临床研究的质量和结果可靠性,对针刺疗法在临床研究中的科学验证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团队简介】
闫世艳,bt365亚洲版体育在线 - 欢迎您高层次人才,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针灸学科后备带头人;美国斯坦福大学数据科学系访问学者。中国卫生信息学会统计理论与方法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针灸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临床研究质量与评价专委会常务委员。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科技部专项课题等各级课题11项。获各级奖励9项,国家专利1项,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是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等杂志编委;是针刺研究、World Chinese Medicine等杂志青年编委。本团队主要研究方向为针灸临床疗效评价及其方法学研究,包括创新型临床研究设计与统计方法,针灸研究相关指南及标准研制,针灸临床研究关键方法学研究等。
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186/s13643-024-026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