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李今庸国医大师、尊敬的各位受聘专家、尊敬的卢司长、禹局长、各位北中医的同仁、媒体朋友们:
上午好,首先我代表bt365亚洲版体育在线 - 欢迎您对48位受聘bt365亚洲版体育在线 - 欢迎您的临床特聘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今天是个历史性的日子,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22周年的日子。毛泽东的出现改变了中国的历史,正是因为他,改变了中医不断颓废的历史。甲午海战以后,中国人在不断地自我否定,其中最重要的是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否定,当然包括我们传统文化中最核心的一部分——中医。新中国建立以后,毛泽东同志首先指示建立了中医研究院,前不久我们刚刚庆祝了其成立60周年。接着就指示建立了中医药高等bt365亚洲版体育在线,真正使中医药事业有了崭新的开始。北中医为什么要选择12月26日举办中医临床特聘专家聘任仪式,饮水思源,这一天具有特别的意义。
今天因为有48位身怀特殊本领的临床特聘专家的加入,开启了北中医临床教学的一个崭新时代。我来到北中医,不断地思索如何破解中医药高等bt365亚洲版体育在线的难题,为此在国内外遍访名医,向各个方面的中医药专家请教:怎么样将师承bt365亚洲版体育在线有机地融合到中医药高等bt365亚洲版体育在线中去?今天,聘任中医临床特聘专家表明,我们已经迈出了探索现代中医药高等bt365亚洲版体育在线的关键一步。
现在,中医药事业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首先讲讲“天时”。习主席在刚刚上任总书记的时候就提出了中国梦,即:复兴中国之梦,同时他讲到了传统文化在中国复兴之梦的重要性。并且,他自从担任总书记以来,多次机会、多种场合、多种方式阐述了对中医重要性的认识。例如,今年的春节期间,习主席专程去了西安的一个具有中医诊室的社区,借助那个环境讲了中医对社区医疗重要的意义,以及他本人对中医的认识。最近他又在给中医科学院建院60周年的贺信中,对中医药事业做了充分的肯定,并对我们中医药人士提出了“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的殷切希望。所有这些表明中医药事业的“天时”已经到来。
第二个是“地利”,在座的各位从全世界各地齐聚北京,就是因为北京是传承中国文化的中心,bt365亚洲版体育在线 - 欢迎您也有着长期传承中医药文化的光荣传统。另外“地利”,还是因为bt365亚洲版体育在线 - 欢迎您地处首都北京,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地理优势,同时也是bt365亚洲版体育在线部直属的、唯一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刚才各位老师都讲到了北中医做这件事情的意义,无论是从海外请来的专家、还是北中医的校友、以及民间成长起来的专家,都认为此事对于北中医开创先河、引领示范具有重要的意义。此时此刻,你们齐聚北中医就是这一“地利”的进一步表现。
今天借这个机会我想重点讲讲“人和”,《道德经》里讲:“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其实这个“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是非常关键的,作为一个大学校长,怎么去创造“人和”的“和”,现在我想跟各位讲讲这个心路历程。在此之前,很多中西医的同仁问我,你为什么有那么坚定的决心要做这件事,甚至有人替我担心说:“你胆子太大了”。其实真不是因为我胆子大,而是我汇聚了来自不同层面的有识之士,包括bt365亚洲版体育在线部领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国医大师、名医大家的智慧和众多中医药学子的心声与期盼。
第一个提到要探索中医药人才聘任改革的是当时bt365亚洲版体育在线部管人事的王立英副部长,在我接任bt365亚洲版体育在线 - 欢迎您校长之前,她叮嘱我的几件事中,其中一件就是如何根据中医药的规律,探索出一套适合中医药事业和人才成长规律的中医药人事聘任与考核制度。为了破解这个难题,我上任后就马上开始遍访名医。在座的很多受聘名医,我都在各种场合求教,或者登门拜访过。在上任的第一年我基本上拜访了所有健在的国医大师,例如邓铁涛、朱良春、路志正、陆广莘、程莘农,唐由之,颜正华、王玉川、吴咸中、颜德馨、郭子光、张灿玾、张琪、张学文、苏荣扎布等,另外,对于民间有很高医德和医术的大医,我也登门拜访过,例如陕西渭南农村的名医孙曼之老师和山东济南千佛山中的民间灸疗医生刘文利老师。正是这些名医大师,反复跟我讲:中医bt365亚洲版体育在线一定要回归中医之本,一定要坐正中医的位,一定要找回中医的魂,一定要以临床为核心,不懂临床的人去教中医,肯定是空对空。
所以我想改革的第一步就是要把中医的临床大家请进来。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我们北中医的领导班子要有胸怀,这其中,我们的书记就非常支持这样的改革措施,学校常委会集体讨论决定时也很支持。其次,作为校长,我一直要求自己在事业的发展中要有大的胸怀和视野。管子说 “海不辞流”,就是说大海不辞涓涓细流才能成其大,为了强化这种意识,我把这四个字作为座右铭挂在办公室里,天天提醒我要有这个胸怀。是的,大学之大要有大楼、大师,我觉得还要有大的胸怀、大的气魄、大的舞台,让天下英才展示他们大的才华,这才是大学之大。所以北中医要营造这个气氛,在政策和制度上来创造一个和谐的“和”。
在学校的具体分工上,我们把这项工作交给分管领导谷晓红副校长来具体抓这件事。这项改革走到今天,绝不是我一人所能为之的,首先是北中医班子集体的探索,学校领导班子通过常委会、校长办公会反复论证多次,才最后达成一致意见推动此事。第二得益于在座各位专家和我们北中医的同事们对我充分的信任,用佛学的话来说,是你们给了我很多的加持。我对中医的信任来自于你们在座的很多人, 来自于北中医自己的广大师生员工。
可以举个我亲身体验中医的例子,我第一次拜访韩振山大夫时,他给我号脉就号出了我颈部左侧的血管有斑块,这一诊断神奇的印证了我在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系统体检的结果,这让我认识到中医的神奇力量,倍增对中医的信心。不仅是韩大夫,在坐的卓同年大夫、许跃远大夫等都多次让我亲身体验到中医的诊断与治疗的神奇之所在。
我刚来北中医时,作为一个外行,我知道我在北中医是最不懂中医的,正因为如此,我把自己摆到最低的位置去请教,也正是因为向中医药行业中许许多多的专家请教和学习,才使得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今天这个改革的事情推出来。这是我要跟你们讲的心路历程。
北中医聘任中医临床特聘专家这件事情,不仅在中医界,甚至在西医界都引起了反响。为什么?因为我们秉承唯才是用的聘任原则。只要是在中医临床中有一技之长的人,我们都敢于这样用。我曾经跟协和医学院一位教授交流此事,他就很赞同我们这项改革的措施,并认为西医院校也应该这样。其实,西医圈子里也同样存在怎么评价临床人才的问题。所以就这一点来说,作为第一个要创造的“和”就是要在大学的层面上怎么去有胸怀地接受这些有才能的人。
第二个“和”,是要建立一个“百花齐放、百花争鸣”的宽松学术氛围。李今庸老师刚才讲到,每一个坐在这里的人都有自己的专长、特长,并且认为这是一个创新的举措。所以这次改革我们不问年龄、不问学历、不问性别、不问宗教信仰,只问中医的真才实学。所以当时遴选中医临床特聘专家时,我只对遴选专家委员会讲了四个字:医德、医术,首先要有医德,然后要有医术。这四个字把好关了,就符合北中医正式招聘的条件。
我们不问年龄,所以这次受聘的有很年轻的吴雄志教授,有年纪很大的李今庸大师。李今庸大师都九十岁了,都是国医大师了,还来参加我们这次招聘工作,他说要支持我们学校的工作,我听了非常感动。我前不久跟他女儿打电话请他来参加今天的受聘仪式,李老说我一定来,他这么大的年龄,这么远飞过来,冲过层层雾霾,来跟许多比他年轻的专家一起接受这个聘任,这就是我们要的学者之间的“和”。另外,我希望你们的到来能给北中医呈现出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生态。同时,希望把你们一身的绝学教给我们年轻的老师、学生,我也希望你们毫无保留地在同仁之间相互探讨、相互争论,只有这样大家才能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同时各自都成为自己领域的大家。这是我讲的学者之间的“和”。我到西藏曾经听到介绍藏传佛教的“辩经”之事,那些想成为格西的僧人按照自己不同的体系来辩经文,讲他们的各自感悟。这是宗教中的争鸣。春秋战国时期更是这样,那个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诸子百家,关键就是有百家争鸣的氛围。事实上,我们回顾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哪个时代有浓厚的学术争鸣氛围,哪个时代就人才辈出。人才的涌现要靠什么?首先要靠我们大学建立好的政策,这点请各位放心,我们肯定会拿出自己的胸怀、政策。今天我特别希望你们拿出学者之间的胸怀,创造一个学者之间的“和”,让每一个北中医人,无论是今天新聘的专家还是一直在学校工作的学者,都能找到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位置,我真诚希望每一个人都在这个融洽的大舞台上,发挥自己的专长,找到自己独特的生态位。
第三个“和”,是和病人有个“和”。这个“和”就是医患之间的和,只有有了这个“和”,病人才能把自己的生命托付到我们医生的手上。古往今来,大医们正是在这个“和”的基础上提高和完善自己的临床技术。这个“和”更是医德的体现所在,为什么把医德放在医术前面作为这次聘任的要求?如何做到北中医的医生和别人不一样,我们中医看病和别人不一样?我们要有我们自己的标准。在我遍访名医的过程中,大医在讲自己成功的经历时,都反复强调要爱护病人,只有病人跟你交流,你才知道你给他开的方子、行的针法、施治的手法是否有效。只有一个一个病人不断地反馈给你,你才知道你的医术是否正确。通过他们的尝试,才能提高你的技术。所以跟病人的“和”,不仅是解决医患关系的问题,其实也是医生提高自己医疗水平的捷径之所在。
第四个“和”,是老师和徒弟之间的“和”。师生的“和”才是我们中医药学传承的关键,只有大家和谐在一起,共享中医药文化和医学魅力,中医药的传承才能得有延续。古代师徒传承有很多规矩,现在进入了二十一世纪,我希望你们拿出与时俱进的形式和方法,并且希望你们多给学生一点时间适应你们,鼓励他们,让北中医的中医药学生能尽快地得到你们的真传。
第五个“和”,是中医事业和非中医事业,包括西医以及其他现代科技的“和”。我们要通过北中医临床的各路专家,这些专家包括你们和我们学校现有的专家,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拿出临床数据,来彰显中医药的精彩与疗效所在。同时用我们“和”的胸怀包容他们的批评和指责,用我们合作的精神团结他们,一起推动中医药现代化。我们跟西医的争辩只争临床疗效,不搞其它非医学的争辩、更不搞言论的谩骂,尽量用我们的临床疗效讲事实。曾经有人问我为什么中医这么多年总是被人诟病?被边缘化到远远不到中西医并重的份额?当然要回答这个问题肯定很复杂,但是其中关键一点是我们中医现在越来越缺少临床大家,这样在与西医竞争解决疑难病症时就显得我们的不足。同时中医的人数与西医比也显得太少,这样在人数上我们就吃了亏。其次是过去中医药宣传沟通不够,我们没有把中医药的故事讲好,让更多的民众在选择医疗时首先选择中医。过去我们在宣传中医时,过多的强调了中医治未病和养生的特色,并没有宣传好中医治已病,特别是治大病、急病和难病的能力,这样造成我们常常面对民众所说的“慢病和调养找中医,看病找西医”的尴尬局面。所有这些困境都需要我们用“和”胸怀去面对,不要怪别人,以融合的精神去做好这些工作。如果北中医,在你们新聘和我们已有的专家共同努力下,拿出我们治疗大病、急病和难病的实证,一个一个垒起来、夯实起来,把系统而科学数据发表出去,这才是最有说服力的。
我今天从“人和”的角度以及“和”的五个方面,讲了我点点滴滴的想法和个人的一些期待,希望我们一起努力来实现这个“人和”的目标。最后,借这个机会给在座的各位,特别是远道而来的临床特聘专家们,道声新年快乐,再次感谢各位给北中医这样大力的支持!谢谢各位!